2025年6月25日,伟大的作家蔡澜先生在亲友的陪伴下,安详地辞世。尽管他离开了人世,社交网络上却弥漫着一种温暖而愉悦的氛围,朋友们似乎在以一种欢快的方式送别他,而非沉浸在悲痛之中。
蔡澜的一生,似乎就是一场追求快乐的旅程。他最看重的就是“快乐”二字,无论在什么场合,接受什么采访,他总是笑意盈盈,轻松应对。然而,尽管他总带着笑容,心中不免也有一些悲伤与孤独,那些情感被他对快乐的执着掩盖得严严实实。
作为被誉为“香港四大才子”之一,蔡澜在生活与事业中也曾经历过许多波折与挑战。是什么样的经历,让他如此看重快乐与自由?他的生活哲学又是如何影响年轻人的?
展开剩余88%电影与艺术:蔡澜的初恋
如果要给蔡澜的人生贴上第一个标签,那无疑是“电影”。在他成长的年代,电影并非普及之物,并非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机会走进电影院。而蔡澜的父亲恰好是一个戏院的经理,家又距离戏院很近,这让他有了在电影的世界中“浸泡”的机会。他从小便沉浸在电影的世界里,每一次观影后,他都会用画笔把所见的故事记录下来,这也为他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。
16岁那年,他前往日本求学,选择了电影相关专业。那段岁月不仅是他成长与学习的时光,也是他面临困难与挑战的磨砺期。异国他乡的生活远没有他预想的那般轻松,但他依然坚持了下来。学成归来后,他加入了邵氏公司,成为了一名专业电影人。
在香港,那个时代的娱乐圈如火如荼,蔡澜参与的电视节目《今夜不设防》成为了当时的重头戏。在这个节目中,他不仅能接触到明星的私生活、揭秘他们的八卦,还能通过幽默的方式与观众进行互动。这段经历极大地塑造了他的性格,幽默、风趣与乐观的个性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。
蔡澜与写作:从电影到文字
经过多年的影视行业沉淀,蔡澜开始萌生了写作的念头。他性格潇洒、热爱思考,创作的内容总能给人带来启发。即便是在晚年,他的作品依然受到年轻读者的追捧。从他的文字中,人们能够窥见他的人生哲学:他喜爱明代的小品文,那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让人忍俊不禁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也渐渐变成了一个自称“快乐老头”的写作者。
然而,蔡澜并没有停滞不前,虽然他已年过古稀,但他依然积极学习新事物,拥抱现代的变革,这也是为什么他深受年轻人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包容与理解:蔡澜的人生哲学
对于许多德高望重的作家而言,往往会被贴上“严肃”的标签,尤其是那些有着较高社会地位和名气的作家,他们往往喜欢充当年轻人的导师,指引他们的生活。而蔡澜则反其道而行之。他曾在采访中回答记者关于年轻人“躺平”心态的提问时,毫不犹豫地表示,“人生本来就应该这样”。他不仅接受年轻人对生活的不同理解,还特别喜欢与他们交流、倾听他们的故事与心声。最重要的是,他始终能够站在年轻人的立场上进行思考。
蔡澜深知“牛马”生活的不易,也明白社会竞争的严峻与生活的艰辛。因此,他并不苛求年轻人按传统的方式去努力。他曾经劝诫年轻人,如果有条件的话,一定要早早存下100万。无论身处哪个城市,这笔钱都能让你“躺平”一段时间,避免被生活所推着走,避免日复一日的加班劳累。存够100万后,蔡澜认为,世界将变得温柔。
在接受杨澜访问时,已经头发花白的蔡澜,穿着一袭紫色衬衫,面带微笑,风趣地说道:“我就要躺平,你能奈我何?”这种轻松自如的态度正是他一生追求的哲学。他认为,“躺平”和“内卷”是无法同时进行的,因为生活的成本是不可避免的。只要有足够的资金,能够承担未来的房租和生活费用,便可以安心享受生活,反之,若选择内卷,则只能忍受辛苦和压力。
蔡澜的内心世界:自由与快乐的极致追求
尽管蔡澜外表看似始终乐观豁达,但内心深处也有着难以言说的痛苦。特别是当他的老伴离世时,这个曾是他一生“救赎”的女人的离去,给了他沉重的打击。蔡澜曾经感慨,女人最美的地方是她的“脑袋”,一个好的女人能够拯救男人的一生。在老伴去世后,蔡澜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,尽管他常说自己看淡生死,但对她的离开,他依然感到深深的失落与悲伤。
为了逃避这份痛苦,蔡澜选择搬离了和老伴共同度过多年的家,搬到了酒店中。每天,拉开窗帘便能看到维多利亚港的美丽景色,这样的环境或许能稍微减轻他内心的忧伤。
然而,尽管面对亲人的离去,蔡澜依旧对生死问题持一种洒脱的态度。他年轻时积攒了不少财富与收藏,但到了晚年,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将其出售,捐赠给社会,甚至将房产也卖掉了,只留下足够的生活费用以及烟酒钱。他的生活变得更加随性与自由,尽管生活中有专人照料,但他依然保持着不拘一格的作息,熬夜、赖床成了常态,烟酒也从未戒掉。
他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“快乐等死”的生活哲学,创造了社交媒体账号,主动与年轻人交流,倾听他们的困惑与想法。许多网友在评论区提问人生与生活的问题,而蔡澜总是以轻松幽默的语气给予回答。对他而言,人生无需过度焦虑与紧张,错了也无妨,地球依旧会转,生活依然会继续。
蔡澜的这种乐观、豁达与包容,让他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导师。尽管年事已高,但他依然充满活力与思考,每一次的采访和分享,都能让人收获启发。他不拘泥于传统的“老年”形象,反而在生命的晚期,以最年轻、最自由的方式生活着。
虽然蔡澜已离开我们,但他那种对生活的热爱、对快乐的执着,以及他对人生的豁达态度,依然影响着无数人。这就是他留给世界最宝贵的“礼物”——一种乐观的生活哲学,一种永远追求快乐的态度。
发布于:山东省凯狮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